首页 > 高中历史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救济优抚政策演变的特点及其原因。

【收录时间】 2022-11-10
【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查看答案
加入试题篮

户籍制度

基层组织

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

秦汉

n 战国:开始出现

「如公元前 375 年秦献公 的办法编排户口」

n 秦朝:户籍分类登记制度

「一般百姓户籍 宗室籍 宦籍 市籍」

n 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

①“ 编户 齐民 制度

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原因:战事频繁 人口流动 豪强地主 争夺人口」

农村 —— 乡里制度

n

设三老,掌教化;

设啬夫, 狱讼 赋税;

设游徼,掌捕盗;

n 里 设里正

「什伍制度 互相监督」

n 亭 亭长传递政令 维护治安

城市 —— 市坊制度

国家层面

n 国家备荒

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

隋唐:重视官方储备 提倡民间积储

n 国家优抚

表现秦汉鸠杖明初优抚高年平民

机构唐养病坊 宋福田院 元众济院 明养济院

民间层面

n 宗族救助:

义田 义学 义宅 义冢

n 慈善组织:

明清善堂 善会

两者区别

n 政府救济

重点 救灾

核心 粮食供应安置流民

n 社会救济

侧重 日常生活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资助贫困人口的教育、安葬无人埋葬的骸骨等

发展趋势

政府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 朝以后宗族 慈善组织作用逐步增大

魏晋

n 西晋: 黄籍

n 东晋:

南方土著 黄籍

北方南渡 白籍侨居不征发赋役

断「白籍人口土著化 承担赋役」

隋唐

n“ 大索貌阅 ”④ 核定 户籍

n 唐承隋制 户籍三年一造

n 农村 乡里制度

n 城市 城内坊市制 郊外设村

「邻保制度 相互监督」

n 主户:拥有土地 缴纳赋税

n 客户:没有土地佃户

n 趋势:主户比例 上升 不抑制土地兼并

n 农村 乡里制度

「王安石实施 保甲 制」

n 城市 市坊 制度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n 户口:分军户 民户 匠户 站户

n 特点: 诸色户计 世代相袭不变

n 朱元璋调查户口推行户帖制度

n 户口:明承元制分民籍 军籍 匠籍等

n 户籍册称 黄册

n 农村 乡里制度

「里甲制如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

n 特点:户籍管理松弛

「乾隆户籍永停编审只登记人口数量」

n 原因: 摊丁 入亩 户籍作用削弱

n 城市乡村 里甲制 保甲制

n 特点 乡里 制与保甲制合一

「兼区划 户籍 社会治安一体 体现专制强化」

备注

n 户籍制度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n 户籍制度直接目的:

掌握人口变动情况 以便 征发赋役 兵役

n 基层组织任务:征伐赋役 维护稳定

n 乡村治理特点:一定程度自治「受过儒家教育的 绅士 发挥重要作用」

两者地位

政府是社会救济主体

民间组织处辅助地位

【详解】秦汉:户籍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战国:开始出现「如公元前 375 年秦献公 的办法编排户口」;秦朝:户籍分类登记制度「一般百姓户籍 宗室籍 宦籍 市籍」;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 ①“ 编户齐民 制度 东汉末年户籍散乱「原因:战事频繁 人口流动 豪强地主争夺人口」;

魏晋:户籍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西晋: 黄籍 ,东晋:南方土著 黄籍,北方南渡 白籍侨居不征发赋役, 土断「白籍人口土著化 承担赋役」;

基层组织:结合所学可知,农村 —— 乡里制度,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 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什伍制度 互相监督」,亭,亭长传递政令,维护治安城市 —— 市坊制度;

隋唐:户籍制度:结合所学可知, 大索貌阅 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基层组织:结合所学可知,农村乡里制度,城市,城内坊市制,郊外设村「邻保制度相互监督」;

宋:户籍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客户:没有土地佃户,趋势:主户比例 上升,不抑制土地兼并;

基层组织:结合所学可知,农村乡里制度,「王安石实施 保甲制」,城市 市坊制度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元:户籍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户口:分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特点: 诸色户计 ,世代相袭不变;

明:户籍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调查户口,推行户帖制度,户口:明承元制,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 黄册

基层组织:结合所学可知,农村乡里制度,「里甲制,如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

清:户籍制度:结合所学可知,特点:户籍管理松弛,「乾隆户籍永停编审,只登记人口数量」,原因: 摊丁入亩,户籍作用削弱;

基层组织:结合所学可知,城市乡村,里甲制 保甲制,特点 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兼区划、户籍、社会治安一体,体现专制强化」;

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层面,国家备荒,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隋唐:重视官方储备提倡民间积储,国家优抚,表现,秦汉鸠杖,明初优抚高年平民,机构,唐养病坊,宋福田院,元众济院,明养济院,民间层面,宗族救助:义田、义学、义宅、义冢、慈善组织:明清善堂,善会两者区别,政府救济,重点,救灾,核心,粮食供应,安置流民,社会救济,侧重日常生活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资助贫困人口的教育、安葬无人埋葬的骸骨等,发展趋势,政府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 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作用逐步增大;

备注:户籍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户籍制度根本目的:巩固统治,户籍制度直接目的: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 征发赋役兵役;

基层组织:结合所学可知,基层组织任务:征伐赋役、维护稳定,乡村治理特点:一定程度自治,「受过儒家教育的 绅士 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两者地位,政府是社会救济主体,民间组织处辅助地位。

单日会员可无限次解锁答案,低至9.9》
2022-11-10 简答题 中等 王一晨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
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救济优抚政策演变的特点及其原因。
" 主要考察你对
汉代“推恩令”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梳理资料"如下:
◎ 汉代“推恩令”的定义

推恩令概念:

“推恩令”是汉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

◎ 汉代“推恩令”的知识扩展
推恩令:汉初郡县、封国并存,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其具体办法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汉代“推恩令”的知识导图

推恩令示意图:

 
◎ 汉代“推恩令”的知识点拨

“推恩令”实行原因:

1、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的严峻形势;
2、吸取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
3、实行“推恩令”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推恩令”主要内容:

1、汉武帝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
2、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虽然文景两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因此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使得诸侯王国名义上没有进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3、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推恩令下后,王国纷请分邑子弟,“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这样,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

“推恩令”主要措施:

建中朝,设刺史,汉武帝能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景帝削藩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国家实力强大,其措施行之有效。

“推恩令”主要影响: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的科学基点。
以往人们研究和反思汉武帝时期社会变革,往往都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基点,这是不对的。笔者认为,应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为基点。“推恩令”告诉我们:汉武帝时期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是统一的;武帝时期政治变革的意义远远超过思想变革;武帝最崇尚的儒学不是《五经》,而是《孝经》;武帝不仅是“崇尚儒学”,而是“儒术合流”;武帝时期的“儒术合流”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百家合流中的“有机合流”;百家的“有机合流”是武帝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科学途径;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不着眼于“百家合流”,就会犯路线或方向性错误。

◎ 汉代“推恩令”的教学目标
1、了解汉代“推恩令”的基本内容。
2、思考探究“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推恩令”实施对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汉代“推恩令”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0.05
举一反三
最新题库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月宣传教活动范文最新5篇

2023-09-12

最新纪念九一八校长国旗下讲话稿范文

2023-09-12

最新中学德育工作计划范文3篇

2023-09-01

2023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报告最新4篇

2023-09-01

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最新7篇

2023-09-01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6篇

2023-09-01

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

2023-09-01

思想作风整顿学习心得体会最新5篇

2023-09-01

2023学年度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最新

2023-09-01

2023教师岗位意向个人申请书范文5篇

2023-09-01
最新资讯

查看答案

限时优惠:
000000
热门

单次有效付费 3.99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

微信支付
联系客服
下载试题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