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古代史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94
更新时间:2017-01-12
纠错
1.

3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因素:民心。(1分)     主张:仁政。(1分)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1分)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1分)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任答1点,共1分)

3)关键:薄敛节俭。(1分)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1分)

4)标准:百姓的忧乐。(1分)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1分)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1分)

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1分)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1分)

=
类题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难度:
使用次数:139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