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含解析
高中 中等 2023-06-16 共 18题 189次下载 沈婷玉
一、 选择题:(共 15题)
1.

有学者指出, 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 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 .墨家 B .兵家 C .儒家 D .法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等 组卷次数: 140
2.

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

A .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 B .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

C .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 D .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偏难 组卷次数: 268
3.

唐代宗始设枢密使, 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 。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

A .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B .类似皇帝秘书机构

C .地位在中书省之上 D .下属机构较为完备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偏难 组卷次数: 105
4.

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 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 , 使为脚店(小酒馆) …… 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 。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A .士人阶层壮大 B .心学思想盛行

C .坊市制度流行 D .抑商政策加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中等 组卷次数: 200
5.

朱熹说: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 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 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

D 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与书画 很难 组卷次数: 122
6.

王祯《农书》记载: 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 由此可知,元朝时(

A .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 .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 .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 .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 偏难 组卷次数: 220
7.

《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 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 …… 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 这些信息反映出(

A .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 B .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

C .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 D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两次鸦片战争 中等 组卷次数: 143
8.

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 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 这首歌谣(

A .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 .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 .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 D .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辛亥革命 很难 组卷次数: 255
9.

1949 11 30 日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军管会在接管城市时明确要求:对旧政权人员一概不许称伪人员,对企业生产机关必要时可冠以 字,对学校除需要更改名称的外,仍称原名。这些要求(

A .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工作原则 B .贯彻了团结建国的精神

C .落实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 D .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要

偏难 组卷次数: 191
10.

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 198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 是指它(

A .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 B .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 .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D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很难 组卷次数: 157
11.

公元前 4 世纪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对此,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说: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 每个人都想享受由财富带来的荣耀。而现在,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样。 上述材料反映出(

A .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 B .富人对民主制更有信心

C .富人的经济负担在减轻 D .穷人被排挤出城邦事务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偏难 组卷次数: 110
12.

16 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A .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 .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 .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 .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偏难 组卷次数: 262
13.

11 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 国王病 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 .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 .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 .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 .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很难 组卷次数: 178
14.

1895 年,马克斯 · 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 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 .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 .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

C .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 .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偏难 组卷次数: 168
15.

1972 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 .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 B .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 .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 .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很难 组卷次数: 282
二、 综合题:(共 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世纪初开始,公开发售国债成为欧洲许多国家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办法。 1688 1689 年,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格兰具备了为 6 年后在一片信任的氛围中创建英格兰银行所必需的条件。英格兰银行把短期公共信用业务并入一个半公营的现代货币银行体系。从 1713 年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公债增长了 1 倍多,到 “七年战争”结束时差不多又翻了一番。英国的公债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的 1.273 亿英镑,到 1783 年增加到 2.429 亿英镑,几乎翻了一番。

——《经济系统与国家财政》

材料二 1927 年起,国民政府滥发公债。 1932 年,政府应付各种内债本息 2.1 亿余元,每月平均偿还 1700 万元。 1 12 日,国民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鉴于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政府每月财政支出仅军费一项需 1800 万元,不敷达 1600 万元,提出挪用每月内债还本付息基金以应急需。此消息引发市面恐慌,上海金融工商界纷纷致函反对。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在宣言中指出: “此种举措,不啻将全国人民历年备置之财产,宣告没收,减绝人民之生计,破坏国家债信,而一方对于截留税收,冗军浮费,则坐视不敢处置,以致财政一无办法,乃不得不攘夺人民生活之源泉,以供政费暂时之挹注,此种举措徒起截税者之野心,为滥费者张目。全国国民,为国家经济立场,允当群起,誓死反对。”国民政府被迫于 1 18 日收回停付拟议。

——《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

材料三 1981 年,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 3 9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 1981 1987 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总其发行 361.76 亿元, 1985 年起可以贴现和抵押贷款。通过发行国库券,将人民群众手中的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

——《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18 世纪英国公债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反对国民政府停付内债本息的理由。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发行国库券的作用。

偏难 组卷次数: 143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世纪初开始,公开发售国债成为欧洲许多国家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办法。 1688 1689 年,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格兰具备了为 6 年后在一片信任的氛围中创建英格兰银行所必需的条件。英格兰银行把短期公共信用业务并入一个半公营的现代货币银行体系。从 1713 年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公债增长了 1 倍多,到 “七年战争”结束时差不多又翻了一番。英国的公债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的 1.273 亿英镑,到 1783 年增加到 2.429 亿英镑,几乎翻了一番。

——《经济系统与国家财政》

材料二 1927 年起,国民政府滥发公债。 1932 年,政府应付各种内债本息 2.1 亿余元,每月平均偿还 1700 万元。 1 12 日,国民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鉴于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政府每月财政支出仅军费一项需 1800 万元,不敷达 1600 万元,提出挪用每月内债还本付息基金以应急需。此消息引发市面恐慌,上海金融工商界纷纷致函反对。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在宣言中指出: “此种举措,不啻将全国人民历年备置之财产,宣告没收,减绝人民之生计,破坏国家债信,而一方对于截留税收,冗军浮费,则坐视不敢处置,以致财政一无办法,乃不得不攘夺人民生活之源泉,以供政费暂时之挹注,此种举措徒起截税者之野心,为滥费者张目。全国国民,为国家经济立场,允当群起,誓死反对。”国民政府被迫于 1 18 日收回停付拟议。

——《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

材料三 1981 年,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 3 9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 1981 1987 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总其发行 361.76 亿元, 1985 年起可以贴现和抵押贷款。通过发行国库券,将人民群众手中的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

——《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18 世纪英国公债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反对国民政府停付内债本息的理由。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发行国库券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 偏难 组卷次数: 106
三、 :(共 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有人言道:询问是谁赢得了某场战争,就仿佛在询问是谁战胜了旧金山地震。在 20 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一命题,即在战争中不存在真正的胜利者,而只有程度不同的失败者。然而,战争是否也与地震一样,是人类智慧所无法控制和消除的自然现象呢?虽然很少会有人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无论人类怀着如何高尚的理想,如何孜孜以求地试图消除战争,却依然只能赢得国家间转瞬即逝的短暂和平。

——《人、国家与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 20 世纪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偏难 组卷次数: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