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关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 . 17 世纪初,法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B . 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等方面
C . 1935 年, 《社会保障法》 颁布,标志着德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D .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中世纪的欧洲,农奴的法律定义指向 “ 受束缚于土地 ” 。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种,这种 “ 占有 ” 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材料反映 ( )
A .法律限制领主占有土地 B .农奴对土地具有使用权
C .庄园全部由农奴来耕种 D .领主难以维持庄园秩序
西汉成帝下诏: “ 民避水它郡国,在所冗食之,谨遇以文理,无令失职。 ” 东汉和帝下诏: “ 三月庚寅,诏流民所过郡国皆实禀之,其有贩卖者勿出租税。 ” 这体现了汉代( )
A .严厉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 .户籍管理制度较为严密
C .政府允许人口自由迁移 D .重视对流民问题的治理
下边展示的是西方某国在某 - 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结构图。图片展示的是( )
A .议会君主制 B .等级君主制 C .君主立宪制 D .民主共和制
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下列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 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 ② 实行 “ 土断 ” ,使白籍人口土著化
③ 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 ④ 按职业定籍,统称为 “ 诸色户计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②①④
我们常说: “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 ,在中国古代介于国法和家规之间还有乡约,乡约有一套入约民众必须遵守的生活规则。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一般认为是北宋昌氏兄弟创制的《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是 “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 ,据此可知宋代乡约( )
A .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B .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C .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 D .经政府利用推广具有约束力
17 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935 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
A .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B .能减轻国家的负担,有利经济发展
C .是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D .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据文献记载: “ 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 ” 材料所述的是( )
A .唐代里保制 B .宋代保甲制 C .明代里甲制 D .清代保甲制
从 1951 年我国制定的第一个社会保险法规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 13 亿人,覆盖 94.6% 的人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A .已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 .基本继承欧美的社会保障制度
C .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 D .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文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体现了当时( )
A .只有政府救助贫苦无依的人群 B .政府的措施都能落实
C .政府重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 .生产力水平非常发达
西晋统一后,重定户籍,称为 ____ 。东晋除 “ 黄籍 ” 外,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以 ____ 进行登记。
“ 福利国家 ”
( 1 )概念:指国家通过构建 ____ 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 2 )影响
① 积极: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 ____ 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② 消极:增加了国家 ____ 。
( 3 )演变当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 ____ 福利就成为 “ 改革 ” 的内容之一。 80 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形成背景
建立在 _____ 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
社会治理
秦汉 | 推行 _____ 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
唐朝 | 实行 _____ 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
明朝 | 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 |
清初 | 实行 _____ 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 |
朝代 | 基层组织名称 | 职能 |
秦汉 | 乡和里 | 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檄,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
| ________ 组织 | 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
唐朝 | ______________ | 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
北宋 | ___________ | 源于唐朝的邻保制度 |
明朝 | 十家牌法 | 十家总编为一牌,轮流收掌、察看 |
清朝 | 保甲制 | 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 1 )发展历程
17 世纪初 | 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 济贫 制度 |
19 世纪 80 年代 | 德国初步建立了 _____ 制度 |
1935 年 | 美国颁布《 _____ 》,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
二战后 | 西方主要国家都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
( 2 )影响
积极 | 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
消极 | 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
古代时期
古希腊时期 | 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 _____ |
封建社会 | _____ 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二战后的基层治理: _____ 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清朝
( 1 )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因政府赋役益愈倾向于向 _____ 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 2 )实行 _____ 、 _____ 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基层组织
秦汉 | 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掌教化;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 |
唐朝 | 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
明朝 | 实行 _____ ,设甲首、里长 |
中国魏晋时期的庄园与西欧庄园劳作方式基本相同
1951 年制定新中国第一部保险法标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 )
二战后,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 )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西方国家建成福利国家。 ( )
美国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 )
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情况,认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梳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变迁,认识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救济优抚政策演变的特点及其原因。
欧洲进入中古社会(封建社会)的时间和标志?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中,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制度在政治上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中古欧洲的文明。
材料 最简易的方法是从什么不是封建社会说起。虽然从血缘关系产生出来的各种义务在封建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封建社会并不只依赖血缘关系。更确切地说,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关系纽带正是在血族关系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才发展起来的。此外,尽管凌驾于众多小权力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观念仍持续存在,但封建主义是与国家的极度衰弱、特别是与国家保护能力的衰弱同时发生的。
封建制度意味着一群卑微的人对少数豪强严格的经济从属。它在前一时期已经接受了罗马的农庄和日耳曼的农村首领制之后,扩大并巩固了这些人剥削人的方法,并且将获得土地收入的权利和行使权力的权利错综复杂地联系起来,从这一切中造就了中世纪的真正庄园。封建制度所做的这一切,部分地是为了服务于上帝的教士寡头集团的利益,但主要的是为了服务于武士寡头集团的利益。
——【法】M·布洛赫《封建社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 “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英国的福利制度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 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 “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战后英国陆续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国民救济法》《工资委员会法》等。 ……英国所有公民从出生那天起就有一张社会保障卡,从受抚养、上学、病残、就业和失业、丧偶或抚养子女、年老退休直到死亡都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 20 世纪 80 年代后,缩小 “福利国家”的规模。
——摘编自黄安年《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福利保障政策》
(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发展对英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福利政策的特点。
(3)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看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社会治理示意团
——摘自刘志松《明清基层社会治理丛论》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所谓 “ 民数为国之本 ” ,人口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对户籍的统计和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口数据引自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 1 - 6 番)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 “ 中国古代人口 ” 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刚还。(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