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此举( )
A .消除了通货膨胀 B .避免了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
C .统一了全国货币 D .导致白银退出中国商品市场流通
关税制度古已有之,中国 - - 直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下列有关近现代中国海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 .北洋政府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C .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实现了关税自主
D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收回海关管理权
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了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关于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以下选项符合史实的是( )
A .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即交子,成为当时的主币
B .明朝初期,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C .国民政府在 1948 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
D .中国人民银行于 1949 年在河北成立,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据史料记载: “ 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额若干,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额若干,通为一条,总征而均支之也。 ” 上述赋役制度( )
A .缓解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B .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
C .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彻底废除长期存在的人头税
民国前期,中央和地方都可以铸造钱币。下列为部分省区铸造发行的银币。这凸显出当时( )
A .近代交通事业发展 B .铸币工艺技术进步
C .货币市场走向统一 D .地方势力各自为政
北魏孝文帝改革 , 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 , 纳帛或布为调 , 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 成年男子( 15 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 , 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 21-59 岁的成年男子 , 除租、调外 , 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 , 称为庸。这一调整( )
A .加重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B .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旨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D .保证农民有足够生产时间
下图为战国主要货币示意图,对其中历史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货币成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B .各国实行鼓励商业发展政策
C .楚国货币多样促进经济繁荣 D .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 一条鞭法 ” 简化合并征收项目,变徭役的多税制为单一税制。实行统一征银,变力役为货币税,以货币形式取代实物税和劳役。这一改革( )
A .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B .旨在解除对农民的束缚
C .加重了下层民众的负担 D .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衰落 B .以美国为主导进行反苏联的需要
C .美国经济实力的绝对优势 D .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
下表是明清时期每一公斤白银购买力的变动表。对白银购买力变动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白银购买力变动表(十五世纪 — 十八世纪)
时间 | 每一公斤白银所能购买之米 (单位:公石) | 每公石米之价格 (单位:公分银) |
十五世纪 | 75 . 11 ( 100 . 00 ) | 13 . 31 ( 100 . 00 ) |
十六世纪 | 46 . 44 ( 61 . 83 ) | 21 . 53 ( 161 . 73 ) |
十七世纪 | 31 . 40 ( 41 . 80 ) | 31 . 84 ( 239 . 19 ) |
十八世纪 | 20 . 87 ( 27 . 78 ) | 47 . 91 ( 359 . 84 ) |
A .税制改革的推动 B .物种交流的影响
C .对外贸易的发展 D .农业技术的进步
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 1 ) 2009 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 ____ 。
( 2 ) 2010 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 ____ 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 3 ) 2015 年,中国发起成立 ____ 。
( 4 ) 2016 年, ____ 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1 )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 ____ 主导下建立。
( 2 )构成
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1945 年成立,宗旨是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 ____ 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主要业务活动向会员国发放 ____ 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②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WB ):宗旨是鼓励对外 ____ ,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业务活动是向会员国发放 ____ 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近现代货币
时间 | 表现 |
晚清 | 开始铸造银元 |
中华民国 建立后 | 以 ______ 为法定货币 |
国民政府 统治时期 | 实行法币改革,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
1948 年,再次进行 ______ ,开始发行金圆券,后又发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 |
新中国 成立前后 | 1948 年 12 月 1 日,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
古代货币
时间 | 表现 |
商朝后期 | 开始出现铜铸币 |
春秋战国 | 各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
秦朝 | 货币统一为 ______ |
北宋 | 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______” 。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
元朝 |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 “______” |
明朝 |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中期起, ______ 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
清朝 | 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 年 7 月)
背景 |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
特点 | 以 ______ 为中心,实行 “ 两挂钩一固定 ” |
影响 |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______ ,稳定了国际金融,有利于美国推行世界霸权 |
瓦解 |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
金本位制
形成 | 1816 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 ______ 制。此后,形成了以 ______ 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
特点 | 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
影响 | 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
崩溃 | 1929 年 ______ 爆发,美国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秦汉时期 | 田赋 | 秦朝 “ 收泰半之赋 ” ;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 |
人头税 | 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 ________ 税 | |
徭役 | 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 | |
隋唐时期 | 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 |
唐朝实行 ________ 制,租、调之外的役,用 “ 庸 ” 代替 | ||
780 年,唐朝政府改行 ________ ,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 ||
宋朝 | 征收两税,但 ________ 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 |
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 ||
王安石推行 ________ | ||
元朝 | 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 “ 科差 ” | |
明朝 |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 “________” | |
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________ | ||
清朝 | 康熙帝规定 “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 。雍正帝实行 “________” | |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 2000 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 ________ 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 “ 关卡 ” 就要被征税。
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
( 1 )国内关税: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中国直到 1937 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 ________ 。
( 2 )国境关税
时间 | 概况 |
鸦片战争以前 | 中国享有完全的 ________ |
鸦片战争后 |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
国民革命时期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1927 年,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 年,国民政府发表 “ 改订新约 ” 的对外宣言。国民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
新中国成立后 |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
改革开放后 | 国务院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1987 年国务院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
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 ____ 。交子作为铺币,与铜钱兼行。
关税问题
( 1 )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 ____ 时期。
( 2 )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 ____ 关税与 ____ 关税并立的现象。中国直到 1937 年才正式宣布废除 ____ 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 3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 ____ 自主权,《南京条约》中的规定开了 ____ 的恶例。
( 4 ) 1927 年 ____ 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 1928 年,国民政府发表 ____ 的对外宣言。
① 主要事件:与美国签订 ____ ; 1930 年,日本同意《中日关税协议》。
② 结果:在关税 ____ 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 5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 ____ 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 6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国家 ____ 和 ____ 政策的需要,国务院于 198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 7 ) 1987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____ ,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2016 年,人民币 “ 入篮 ” ,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世界最早的货币是中国商朝的贝币
中国近代的海关大权长期被英国人把持;( )
2006 年开始,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 )
新中国成立很长时间未征收个人所得税。( )
说明金本位制的演变历程。
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说明人民币发行的背景与影响。
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实行的 “ 法币 ” 改革政策
梳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趋势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梳理近代关税个人所得税演变的轨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印证了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强劲的内部驱动力,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货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明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 16 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 16 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货币制度的变化,并分析促进明清时期白银成为国际贸易通用结算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
材料一 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
阶段 1 秦朝至隋朝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
阶段 2 唐朝 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 |
阶段 3 宋朝至明朝 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 |
阶段 4 明朝和清朝( 1840 年前)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
(1) 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2) 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其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实行量入为出的定额化税收政策,财政收入和支出都有较为固定的数额和程式,收支相抵,略有盈余。由于清初统一战争频繁,加之其后三藩之乱、白莲教起义的影响,军费支出和岁入之间形成较大差额,造成财政困难。顺治时,重新开征曾谕令废止的 “辽响”和“练响”,康熙年间,加征“官宦地亩银”。一方面朝廷直接出卖官位或晋升资格,另一方面,鼓励富有者主动捐献,以应要需。清廷入关后,沿袭明代的“起运”、“存留”制度,但由于解决“非常时期”财政困难,多次削减地方“存留”经费,保证“起运”中央的财政经费。总之,清前期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在传统财政格局基础上的局部调整。
材料二 太平天国军兴期间, 特别是甲午战争,庚子之变以后,清代社会的总体格局处于非常时期,随着军费额骤增、以及赔款支出、外债偿付和开办新政,财政日益困窘。迫于形势,清政府谕令各地方大员 “权其轻重缓急,设法筹措,期于库款、地方两有裨益”,逐渐形成了“就地筹响”政策。各种名目的税捐由地方官员自行决定,除了传统的举办捐纳、发行内债等外,开征了米捐、酒捐、烟捐、茶捐等新的税捐,商业税比例大为增加。这一系列措施影响下,逐渐形成了“量出制入”的财政范式,具有近代意义的“地方财政”渐次形成。但也导致了税捐的乱征、财政的外销以及中央集权的削弱。
——摘编自陈锋《财政与国家治理:清代非常时期财政政策的调整与更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财政政策调整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和近代以来清政府财政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评价近代以来清政府的财政政策。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财政政策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历史事件简表
资本主义国家 | 社会主义国家 |
1945 年 12 月布雷顿森林协定宣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家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 1947 年初,法国政府制定出“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 1947 年 8 月以后,英国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1947 年 10 月美、英、中、法等 23 个国家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上签字, 1948 年 1 月 1 日生效。 1948 年 4 月美国正式实施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资金援助,帮助欧洲应对经济困难 | 1949 年 1 月为解决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年南斯拉夫着手寻找一条以“自治体制"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 。年中、苏双方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 年苏联继续推行“五五"计划,同时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通过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并程度不等地展开了农业集体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956 年波兰进行改革,调整工业结构,改善工业管理,实行中央计划经济与企业工人自治相结合的体制 |
——摘编自吴于廑 .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717年,铸造金币,确定1盎司黄金合3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不仅在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广泛使用,而且被其他国家用作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对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此后,英镑地位更加衰败,无力同美元相抗,只能追随美元浮动。
——摘编自薛艳《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许国云《谈谈英镑的变迁》
阅读材料,围绕 “ 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